2018-03-20

鉀丸含鉛量超標,真的沒有其他效用相若的治療嗎?


國際組織「國際協調會議(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Harmonisation)」為藥物含鉛量訂出新標準 [註1],去年底在多國實施,本港則無採納相關標準。
明報收到前線醫護人員投訴,指本港公立醫院每月消耗逾100萬粒、由瑞士諾華製藥(Novartis)生產的鉀丸(Slow K),含鉛量超出新標準,醫管局在知情下仍繼續向病人派發 [註2]。 

醫管局表示,... 因目前沒有其他效用相若的治療,可改善或維持病人的鉀水平 ... 故有必要繼續向病人提供鉀丸 Slow K... [註2]

當收到記者朋友的查詢,我不單只 fact check 名人,也會 fact check 大學教授 [註3],更會 fact check 所謂專家小組。

[註1]

醫管局官方說法

首先,到醫管局網頁,截至2018年3月18日下午5時,找不到有關是次鉀丸的新聞稿 [註4]

其次,只好找各大傳媒報道:
  • 醫管局表示,去年接獲通知時,預計公立醫院的Slow K存量只能應付1個多月。局方於1月初召開專家小組會議,因目前沒有其他效用相若的治療...
  • 根據醫管局1月中向前線員工發放的內部電郵,提到Slow K鉀丸「供應短缺」,又指已找到另一藥廠生產的鉀丸APO-K作臨時代替品。
對於「目前沒有其他效用相若的治療」一句,在其他各大傳媒也有相同字句,包括:蘋果日報 [註5]、東方日報 [註6] 、香港電台 [註7] 、成報 [註8] 等等,估計有相同資料來源。

Fact Check

真的「目前沒有其他效用相若的治療」?
我先不說,在不同報道中已經自相矛盾:
  • 他又指曾考慮派發鉀水代替鉀丸 [註2 明報]
  • 根據醫管局1月中向前線員工發放的內部電郵,提到Slow K鉀丸「供應短缺」,又指已找到另一藥廠生產的鉀丸APO-K作臨時代替品 [註2 明報]。
到我說了:
我由18年前做實習醫生開始,直至今天,都會給病人處方鉀丸 (Slow K) 和鉀水 (Syrup KCl),兩者是效用相若的治療。
醫管局派給每一位實習醫生的手冊 (HANDBOOK of INTERNAL MEDICINE) [註9],第K4頁:
  • Slow K (600 mg tablet) =  8 mmoles K
  • Syrup KCl (1 gram) = 13.5 mmoles K,現行的配方,是500mg / 5ml,即 500mg (5ml) = 6.75 mmoles,600mg (6ml) = 8.1 mmoles。
  • 故此,如果病人每天吃一粒鉀丸 (Slow K),可以用鉀水 (Syrup KCl) 5 或 6 毫升 (ml) 代替。( 藥丸和藥水在吸收上會有分别,請注意)

我作為前線醫生,「非常介意」沒有被知會鉀丸含鉛量超出新標準

第一,我每星期都回公立醫院照顧病人,也會處方鉀丸 (Slow K),如果我被告知鉀丸含鉛量超出新標準,可以視乎情況選擇停用或轉用鉀水 (Syrup KCl)。而我今天在醫院門診,正正就是跟病人溝通後,改變了治療方案,然後可以停服鉀丸,病人向我道謝。

第二,上次鉛水事件 [註10],還未吸取教訓嗎?
  • 《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報告》指出:「委員會看到的是所有持份者集體失職,未能防範在供水系統中使用不合規格的焊料……各方輪流將相關責任轉移給別人,屬典型的推卸責任。由於所託非人,最終的結果就是居民受害至深」[註11];
  • 發展局局長、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和水務署署長其後在記者會上,為食水含鉛超標事件向受影響居民道歉 [註12];
  • 有人走出來說「拉勻一生飲」,解釋人體短期內飲用超標鉛水,不會明顯威脅健康。言論被市民批評涼薄,全城鬧爆。
第三,請管理層站出來,自行拆解這次「關公災難」,向那正服用鉀丸 (Slow K)的3萬位病人講清楚,不要將責任推向前線醫生。

參考資料



陳沛然醫生敬上
2018年3月20日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