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3-17

E週刊專欄 - 為何病人只能看醫生三分鐘?(陳沛然醫生)


E週刊專欄 - 為何病人只能看醫生三分鐘?(陳沛然醫生)


早上八時半:內科醫生開始巡病房,手頭上住院病人有二十人,每個巡七分鐘便要共花兩個半小時了,巡房七分鐘要做甚麼?要問病歷、看血壓心跳體溫圖表、抽血報告、X光及其他掃描片、覆查藥物是否要調整。

早上十一時:要跟高級醫生上司匯報每一位病人的情況,每位「三分鐘」都要用上一小時了。

中午十二時:開始做文書工作,包括在電腦輸入抽血掃描要求,打三五份出院及轉院記錄,最少又花上一小時。

下午一時:如果有病人需要抽肺水、做骨髓檢查,便沒有時間吃午飯。

下午二時:開始下午的專科門診,如果在三小時要看三十症,當中可能有兩三個新症或複雜的症,每個花十五分鐘,那只剩兩小時十五分鐘去看其餘廿七症,即每個症只有五分鐘時間,減下行出行入、了解病歷、印藥紙的時間,所以病人說只有「三分鐘」看醫生就是這個原因。

下午五時半,終於完成了專科門診,要回去病房巡視,看一看下午新收的病人,也要看早上抽血掃描的報告,見病人的家人講解,快手快腳希望六時多可以下班。

每星期會有一至兩天要當值,黃昏六時開始便要繼續留下,不斷收症直至第二天早上九時,再重覆上面的工作一次,下午二時才可以離開,這就是所謂 on call 三十多小時了。

以上的只是基本情況,一般也不會這麼簡單,例如住院病人二十人中,總有幾位特別困難和要用上呼吸機,還要處理投訴個案。

很多人說,請多些醫生護士便行,我告訴你現實不可行,如果要認真解決內科「三分鐘」的問題,至少要加四分之一病房和人手,全都是「經常性」開支,我說過要政府加「經常性」開支是難比登天;很多人說不夠醫生。我告訴你,我是在2000年畢業,那時候醫生人手只有現在的六成,我卻被醫院社會傳媒說成是「多餘」醫生,因為金融風暴政府收入開支大減,公務員減薪,醫療「經常性」開支也要減,所以就算有「多餘」醫生護士,也沒有錢請。好了,那些年我被減一半人工,當年人手多了嗎?2000年護士學校關閉,2002年因為政府缺錢,炒了高人工的醫護、有人要提早退休、減人工、食肥雞餐。我在公營醫療做了十五年,從來都沒有人手充足的時間,經濟差時沒有、經濟好時沒有、人手過剩時也沒有。

為何病人只能看醫生三分鐘?政府和市民都不想在醫療多付金錢,但是又要醫療服務快、靚、平,醫生夾在政府和市民中間,只好無上限地加工時和工作效率,滿足政府和市民的要求,啞子吃黃蓮,有苦自己知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